7月31日-8月3日,人文社科系旅游酒店专业群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靳慧、梁涛、杨玲玲参加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举办的高职旅游大类课程教材改革与创新暨酒店管理类专业“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交流研讨活动,来自全国146所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骨干及业内专家共290余人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以“智启文旅・育见未来:数智赋能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变革”为主题,由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酒店管理类专委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共同承办。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叶凌波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亟需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创新。
全国旅游行指委副主任委员王昆欣教授对今年2月发布的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权威解读。他认为,专业教学标准是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教材是落实和实践新专业标准的重要载体。当务之急是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汇聚一流院校、行业企业、教师、编辑的力量,出版系列配套教材,推动专业课程建设。
多位专家聚焦前沿议题展开学术分享。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结合《旅游地理学》教材编写经验,强调教材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王青提出,AI将对旅游专业带来冲击并重塑格局,培养学生“提问”和“追问”的能力,是从传统教育向AI时代教育转型的有效路径。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操阳教授发布了旅游人才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旅游业与旅游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新变化,并对未来人才需求规模与质量规格进行了科学预测。
专题报告环节聚焦“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新发展”,来自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多位专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旅游管理专业转型发展路径、基于新专标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基于在线精品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人工智能背景下国规教材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等核心议题。研讨会还将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旅游大类新专标系列教材建设方案和编写规范等课题开展深入讨论交流。
通过这次研讨培训,人文社科系专业骨干教师对旅游大类“一流的课程、课标、教材”等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的规范化都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同时对“产教融合与职普融通”“数智化转型要求”“产业学院模式”等数智化转型与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有更好的了解,利于旅游酒店专业群建设高质量发展。